关心下一代工作简报
合肥工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 2025年9月30日
6月21日,建筑与艺术学院“聆听薪火故事·传承工大精神”专题访谈在建艺馆一楼徽派建筑文化展示中心举行,学院相关负责老师及学生参加。
本次访谈邀请到学院关工委副主任、退休教师陈新生教授作为嘉宾。陈新生老师从自身的求学历程出发,讲述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国外访学经历、学院学科发展历程及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成长奋斗的故事,分享了在为人治学方面的感悟箴言。他鼓励同学们要积极投身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检验和深化所学;要在知识海洋中勇毅探索,自觉肩负起“工业报国”的使命;要将所学所长锚定在服务社会民生的根本方向上,让青春智慧在时代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专访深深感受到了陈新生教授等老一辈“建艺人”身上所彰显的“匠心独运、务实求真、矢志不渝”的精神品格。作为青年学子,今后会自觉秉承工大“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积极践行学院“立德树人、德艺并进”育人理念,为国家健康人居与艺术环境贡献力量。
(建筑与艺术学院关工委)
化学与化工学院二级关工委引领大学生创新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投身社会实践与创新发展的号召,化学与化工学院二级关工委充分发挥自身职责,组织退休党员、学院关工委成员韩效钊教授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搭建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学院学生开辟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也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二级关工委一直致力于发挥“五老”优势,积极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在此次创新实践活动中,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支持。韩效钊教授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积极联系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并亲自指导学生开展新型肥料实验研究。7月9日,韩教授带领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企业,在中试生产线上开展新型液体肥料生产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全面参与到原料计量、反应釜加料、肥料灌装、封口打码、贴标签、产品包装等各个岗位,沉浸式体验实际操作过程。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液体肥料生产工艺和施用方法,还将课堂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分析液体肥料反应原理,把实验室技能切实应用于实际生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参与实践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创新实践活动让他们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专业本领,还明确了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未来,他们将继续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投身创新实验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化学与化工学院二级关工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持续深化与企业合作,拓展实践项目与内容,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实践机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化工学院关工委)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关工委开展师生交流座谈会
为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8月31日下午,学院关工委在逸夫楼1004会议室分别组织电气系和自动化系两场师生交流座谈会,邀请退休老教师陈秋明和王华强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活动伊始,学院关工委秘书向在座师生介绍了学院关工委的成立初衷以及工作内容和性质,并对积极参与学院关工委活动的离退休老教师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在座同学珍惜此次学习机会,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展开交流。
交流座谈环节,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陈秋明和王华强两位老师分享了自身的求学、成长及工作经历,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学习、生活、科研、未来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陈秋明老师建议同学们从抓住重点概念、重点原理、重点公式出发,提高学习效率。王华强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学业之余也应通过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
座谈会最后,学院关工委面向参与活动的全体同学收集了青年学生中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展开研讨,在座师生表示邀请退休老教师和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座谈的形式很好,可以通过邀请不同的主讲嘉宾以及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进一步推进,同时也期待后续学院关工委可以开展更多形式的教育活动。
后续,学院将持续做好关工委各项工作,以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以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年健康成长为目的,让关工委成为学院联系青年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电气学院关工委)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
9月17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暨委员聘任仪式在A1106举行,学院领导年永琪、张海林、储文静等出席仪式。会议由学院正处级组织员何庆领主持。
年永琪在讲话中指出,学院关工委是在院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及学院党委的决策部署。要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从思想、学业、情感、心理、生活等方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把关工委的工作融入学院“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要强化工作品牌与阵地建设,努力朝着“五好”关工委迈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仪式结束后,受聘委员与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的全体党员进行座谈。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关工委)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开展“讲述身边故事,传承工大精神”专题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新生对工大精神的理解、传承和发扬,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于2025年9月19日晚上19:00,面向2025级新生开展了“讲述身边故事,传承工大精神”专题报告
本次活动邀请了原离退休工作部长、原校关工委秘书长、副研究员李晓玲老师,以“讲述身边故事,传承工大精神”为主题,讲述了徐嘉炜、孔济人、陈心昭、范远景、杨善林、黄淑德和李庆贵七位工大前辈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工大人艰苦奋斗、不惧风险、追求卓越的精神。随后,李晓玲老师展望“后辈担当”,引导新生将工大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努力成为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
本次主题宣讲教育活动,不仅让新生们深刻体会到工大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更激发了新生传承工大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入职教师专题培训暨导师聘任仪式成功举办
9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建艺612会议室举行“传薪火·育新人·强师能”新入职青年教师专题培训暨导师聘任仪式。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学院关工委离退休教师徐桂红、导师代表及新入职教师共同参会。仪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晨主持。
今年为新入职教师配备教学科研双优导师,并特别聘请学院关工委退休教师徐桂红为德育导师,构建全方位指导体系。她明确导师需从教学、科研、生活三方面提供支持:教学上指导站稳讲台,科研上引导聚焦学院优势学科方向,生活上及时反馈诉求,助力新教师快速融入团队,稳步成长。随后,学院领导为导师代表颁发聘书并合影。
学院关工委副主任、退休教师徐桂红老师以学院思政课教师“四代传承”历程为例,分享了自身手写讲稿、练板书、精心设计课件的自律经验,并提及学院老教师90岁仍坚持听课、手写笔记的精神,鼓励青年教师坚守教育初心。教学副院长罗健围绕教学规范与能力提升提出八点要求:严守政治纪律与教学规范,强化集体备课与师生互动,善用导师资源解决教学难题,以科研反哺教学,积极参与竞赛锤炼综合能力,同时注重身心健康、平衡工作节奏。科研副院长张继龙系统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平台、项目申报及经费管理政策,鼓励青年教师立足学院优势方向开展研究,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此次培训通过“老带新”经验传承、规范化培训与个性化发展指导,为新入职教师搭建了成长阶梯,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与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工委)